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below and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造市商在市場的影響力:你了解多少?

Share your love

加密貨幣市場風暴:當監管重拳出擊,創新與合規如何共舞?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的動態牽動著每個投資人的心弦,而加密貨幣領域更是風起雲湧。你是否也好奇,那些看似神秘的市場操縱手法究竟是如何運作的?為何華爾街的巨頭會對新興的代幣化證券感到憂心忡忡?而像幣安這樣的大型交易所,又如何自我監督來保護廣大用戶?今天,我們將帶你深入探討這些關鍵議題,從美國司法機構的鐵腕執法,到傳統金融業的審慎態度,一同剖析加密市場在快速發展中,所面臨的合規挑戰與未來走向。

一位交易員透過數位介面與鍵盤滑鼠操作,背景是充滿活力的市場活動。

美國重拳出擊:加密市場操縱者無所遁形

首先,讓我們把目光投向美國。近期,一宗來自波士頓聯邦法院的判決,對整個加密貨幣世界投下了震撼彈。知名的加密貨幣造市商 Gotbit Consulting LLC,因其長達數年的市場操縱行為,被勒令五年內不得營運,並被沒收約 2,300 萬美元的資產。更甚者,其創辦人 Aleksei Andriunin 也被判入獄八個月。這不僅是美國司法部、聯邦調查局(FBI)與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聯手執法的一大勝利,更是首例針對加密做市案件的跨國引渡,對所有試圖遊走在法律邊緣的參與者,發出了強烈的震懾信號。

Gotbit 的操縱手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簡單來說,他們透過內部演算法與多個帳號,執行大量的「自買自賣」交易,製造出虛假高頻交易量。想像一下,如果你自己左手賣給右手,右手再賣給左手,這筆交易量雖然看起來很大,但實際上並沒有真實的買家或賣家參與,完全是「灌水」的。在高峰期,Gotbit 單日製造的虛假成交量,甚至佔了特定代幣總量的 92%!這種行為不僅嚴重扭曲了市場價格,也誤導了許多不明就裡的投資人,讓他們以為這些代幣非常熱門、流動性很高,進而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這也解釋了為何判決當日,相關的迷因幣(如 Robo Inu、Saitama)價格會大幅重挫,因為過去的「繁榮」是建立在虛假的基礎上。

Gotbit Consulting LLC 的市場操縱手法,主要利用其對市場深度與交易機制的了解,透過系統性的虛假交易來誤導投資者,以下是其核心操縱策略:

操縱手法 具體操作 市場影響
自買自賣 (Wash Trading) 透過內部演算法和多個帳號,同時進行買入和賣出同一資產的交易,製造虛假成交量。 營造高流動性和市場活絡的假象,吸引不明就裡的投資者入場。
虛假高頻交易 在短時間內執行大量無實質交易意圖的訂單,迅速掛單又撤單,造成活躍假象。 扭曲真實的供需關係,誤導市場參與者對代幣熱度的判斷。
誘導性價格操縱 利用虛假交易推高或壓低價格,並在預定目標價位進行真實的買賣獲利。 使投資者基於錯誤的價格信號做出決策,導致損失。

抽象描繪數據流與演算法的市場造市商,顯示複雜的網絡和自動化交易。

這起案件也讓我們看到美國監管機構的「三箭」配置:刑事起訴民事訴訟國際引渡。這表示無論你身在何處,只要觸犯美國法律,都可能被追究責任。這也促使數家中型交易所隨即提高洗盤偵測門檻,並強化客戶實名制(KYC)措施,以確保交易的真實性。未來,單靠「高成交量」來包裝的加密貨幣專案,將越來越難以生存,透明度將成為決定項目壽命的關鍵。

此次美國監管機構對 Gotbit Consulting LLC 的重拳出擊,對整個加密市場發出了多重警示,其影響不僅限於個別造市商,更預示著未來市場的發展方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監管執法力道空前:這起案件是美國首次成功引渡加密做市案件的嫌犯,顯示美國在全球範圍內追捕違法行為的決心與能力大幅提升。
  • 市場透明度將成核心:過去依賴「高成交量」包裝的加密項目,將因更嚴格的洗盤偵測與KYC措施而難以生存,真實的流動性和透明度將成為項目成功的關鍵。
  • 交易所合規壓力倍增:中小型交易所面臨提升合規標準的巨大壓力,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在反洗錢(AML)和客戶實名制(KYC)上,以避免成為非法活動的溫床。

代幣化證券的監管迷霧:創新與傳統的拉鋸戰

加密市場努力洗刷過去的污名時,另一場關於金融創新的辯論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那就是「代幣化證券」的監管問題。你可能好奇,什麼是代幣化證券?簡單來說,就是將股票、債券等傳統金融資產,透過區塊鏈技術轉換成數位代幣。這項技術的潛力令人興奮,它有望實現 24 小時交易、快速結算,甚至讓大額資產可以被分割成極小的單位進行投資,大大降低參與門檻。

moneta-markets

代幣化證券因其結合了區塊鏈技術與傳統金融資產的特性,有望為金融市場帶來多項創新與優勢,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面向:

優勢 說明 對市場的潛在影響
24/7 全天候交易 區塊鏈技術允許資產在全球任何時間進行交易,不受傳統交易所營業時間限制。 提升市場效率與流動性,滿足全球投資者的需求。
快速結算 區塊鏈交易可實現近乎即時的結算,大幅縮短傳統證券T+2或T+3的結算週期。 降低交易對手風險,提高資金利用率。
資產碎片化 高價值資產(如房地產、藝術品)可被分割成極小的代幣單位,降低投資門檻。 擴大投資者基礎,讓更多散戶能參與原本難以觸及的投資機會。
提高透明度與可追溯性 所有交易記錄均儲存於區塊鏈上,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便於審計與追溯。 增強市場信心,降低欺詐風險。

然而,這項創新也引發了華爾街巨頭的擔憂。全球最大的市場造市商之一 Citadel Securities 就公開致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強烈反對放寬對代幣化證券的監管。他們認為,如果監管過於寬鬆,可能導致「監管套利」——也就是說,一些發行者或交易平台會選擇監管較鬆的途徑來規避嚴格的傳統證券法規。這不僅可能威脅到傳統市場的流動性,更可能削弱對投資人保護的力度。他們擔心,如果這些代幣化證券的交易沒有足夠的監督,一旦發生問題,投資人可能求助無門。

關於代幣化證券的監管,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委員 Hester Peirce 認為,無論形式如何,代幣化證券本質上仍屬於證券範疇,理應受現行證券法的約束,但她也支持探索「適當豁免條款」來鼓勵創新。而主席 Paul Atkins 則更積極地支持研究「例外條款」,希望藉此推動創新並復甦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這場辯論顯示了在擁抱新技術的同時,監管機構如何在金融創新與市場穩定之間取得平衡的掙扎。

與此同時,Coinbase、Kraken、Robinhood 等加密企業正積極佈局,推出或支持股權代幣化服務,試圖透過區塊鏈技術,與傳統金融經紀商競爭。但傳統金融機構,如美國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美國銀行業協會等組織,卻警告 SEC,擔憂代幣化市場流動性稀釋、以及反洗錢(AML)客戶實名制(KYC)的嚴謹程度不足。這場關於代幣化證券的監管之戰,將深刻影響未來金融市場的發展方向。

交易所的自我審視:幣安如何應對惡意造市商

談到市場操縱,不僅是監管機構在努力,連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也在不斷地自我革新。最近,幣安(Binance)就揭露了一起引發廣泛關注的事件。他們調查發現,Movement 公鏈代幣 MOVE 的造市商存在惡意拋售代幣的行為。在極少買單的情況下,這家造市商竟然獲利約 3,800 萬美元,這明顯是利用了其在市場上的優勢地位進行不當套利。

面對這樣的狀況,幣安迅速採取了行動:他們不僅凍結了該造市商的相關收益,還將其下架並禁止進一步的做市活動。Movement 基金會也承諾,將收回的資金用於補償受影響的用戶,並回購 MOVE 代幣,以穩定市場信心。這顯示了大型平台在發生市場操縱事件時,具備一定的追溯和懲罰能力。

然而,這起事件也引發了中文幣圈的深層質疑。許多人開始思考:幣安的監管時機是否足夠即時?項目方造市商之間是否存在共謀關係?以及其他交易所是否也存在類似的市場操縱情況?有分析指出,在一些情況下,項目方為了讓其代幣看起來更有「活力」,可能會與造市商合作,甚至暗中默許一些不當行為。這突顯了加密市場流動性透明度之間,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針對幣安處理 Movement 公鏈代幣事件的經驗,社群也提出了多項深層問題,這些問題不僅針對單一事件,也反映了對整個加密市場透明度與公平性的期待:

  • 交易所是否能更早介入?對於惡意造市行為的偵測與干預,交易所應當採取更即時的措施,而非等到問題嚴重化後才處理。
  • 項目方與造市商的關係透明化:市場普遍關注項目方是否與造市商有不當合作,甚至默許操縱行為,這需要更明確的規範和披露機制。
  • 跨交易所的協同監管機制:單一交易所的行動難以完全遏制市場操縱,需要不同平台之間建立合作,共同打擊跨平台的不法行為。

作為回應,幣安也重申了對造市商的原則與規則,包括:

  • 確保足夠的買賣掛單支持
  • 維持健康的訂單規模與深度
  • 保證掛單的保留時間,避免閃電撤單

這些規範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用戶,確保市場的公平性。這也提醒我們,選擇一個有良好監管機制、並積極打擊市場操縱的交易所,對投資人保護至關重要。

揭密做市商:市場流動性的守護者與潛在風險

加密市場中,做市商(Market Maker)這個詞頻繁出現,但你真的了解他們的角色嗎?其實,做市商在整個金融市場中,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想像一下,如果你想買賣股票或加密貨幣,但市場上沒有足夠的人同時想買或想賣,你可能很難以合理的價格成交,甚至根本無法成交。這時候,做市商就登場了。

一位市場造市商在交易桌前提供流動性,多個螢幕顯示圖表和數據。

做市商的核心功能,就是透過同時提供買入(bid)和賣出(ask)的報價,來維持市場的流動性。他們就像是市場上的「中間人」,隨時準備買入或賣出資產,確保交易能夠高效執行,降低價格波動和交易成本。有了做市商,投資人可以更快速、更容易地完成交易,這也間接增強了市場的信心。

一位市場造市商透過天秤或穩定圖表維持市場穩定與平衡。

做市商如何獲利呢?他們主要透過買賣價差(spread)來賺取利潤。舉例來說,如果他們以 99 元買入比特幣,再以 100 元賣出,中間的 1 元就是他們的利潤。然而,這並非沒有風險。在快速波動的市場中,做市商可能面臨「單向成交風險」(例如,只買到卻賣不出去)和「庫存風險」(持有的資產價格突然大跌)。

加密貨幣領域,項目方做市商常見的合作模式包括:

  1. 代幣貸款協議: 項目方將一部分代幣借給做市商,通常期限為 1-2 年,並以看漲期權作為補償。這意味著如果代幣價格上漲,做市商可以從中獲利。
  2. 保留模式: 做市商按月收取費用,為項目方提供做市服務,但不承擔代幣價格波動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合法的做市商不會對代幣價格做出承諾。他們提供的是流動性服務,而不是「拉盤」或保證上漲。然而,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 Gotbit 案例和幣安的 Movement 事件,加密貨幣市場中存在大量非法的市場操縱行為。

相較於傳統金融市場,如那斯達克(NASDAQ)或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對做市商有著嚴格的持股、報價範圍和交易義務等規範,加密貨幣市場目前缺乏單獨的許可證或監管機構監督。這種監管不足導致了非法獲利和市場操縱頻繁發生,嚴重損害了投資人保護。儘管存在監管缺陷,做市商仍然是市場的關鍵角色。加密市場迫切需要制定合理的法規,以防止非法行為、確保公平競爭並保護投資人,才能真正走向成熟。

傳統金融市場與加密貨幣市場在做市商的監管上存在顯著差異,這也導致了兩種市場在透明度、投資者保護和穩定性方面的不同表現:

特徵 傳統金融市場做市商 加密貨幣市場做市商
監管機構 受嚴格的證券交易所(如NASDAQ, NYSE)、證券監管機構(如SEC)監管。 目前缺乏統一、明確的監管機構和許可證制度。
許可與資格 需取得特定許可證,並符合資本、技術、人員等嚴格要求。 進入門檻相對較低,通常只需與項目方或交易所簽訂協議。
交易義務 有明確的報價義務(必須在指定時間內提供買賣報價),並維持市場流動性。 義務通常由合約約定,缺乏統一強制性標準,可能隨時停止報價。
行為監測 有成熟的監測系統,對操縱行為(如洗盤交易)有嚴格的偵測和懲罰機制。 監測能力依交易所而異,存在大量非法的市場操縱行為,偵測難度高。
投資者保護 有完善的法律框架和補償機制保護投資者。 保護機制不足,一旦發生問題,投資者可能求助無門。

加密貨幣市場在做市商監管方面面臨多重挑戰,這些問題若不解決,將持續阻礙市場的健康發展與主流化進程:

  • 缺乏統一的全球監管框架:加密貨幣的跨國性使得單一國家或地區的監管難以完全覆蓋,需要國際間的協調與合作。
  • 技術複雜性增加監管難度: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自動化做市商(AMM)等新興模式的出現,使得傳統監管手段難以有效適用。
  • 市場參與者匿名性高:部分加密貨幣交易的匿名性增加了識別和追溯市場操縱者的難度,使得執法行動面臨挑戰。

宏觀經濟下的加密市場:監管、創新與資金流向

除了加密市場本身的監管風暴,更廣闊的宏觀經濟環境也持續影響著我們。最近,美國 6 月的非農就業數據表現強勁,這顯示美國經濟依然穩健。然而,這也大幅降低了聯準會(Fed)在 7 月降息的預期。當經濟數據表現良好時,聯準會就不太需要透過降息來刺激經濟,這通常會推高公債殖利率,我們看到美國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已推升至 4.35%。

這種情況對金融市場產生連鎖反應。美國三大股指,包括標普 500 指數與那斯達克指數,近期都再創新高,顯示市場對美國經濟的信心。而中國的金龍指數也出現反彈,這都反映了全球資本市場的複雜動態。在這樣的背景下,比特幣的表現也格外引人注目。近期,比特幣價格突破 11 萬美元,逼近歷史高點。

有意思的是,一些分析指出,當市場看跌情緒升溫時,反而可能助推比特幣價格進一步大漲。這可能與加密貨幣的特性有關,當部分投資人因為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或監管憂慮而持觀望態度時,反而給了那些堅定看好者累積籌碼的機會。這也提醒我們,加密市場不僅受自身發展影響,也與全球宏觀經濟息息相關。

結論:邁向更透明、更成熟的加密未來

從美國對 Gotbit 的重判,到 Citadel Securities 對代幣化證券的警示,再到幣安對內部市場操縱的揭露,我們可以看到加密貨幣市場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監管洗禮與結構性調整。這一切都指向一個明確的趨勢:這個曾經野蠻生長的市場,正被迫走向規範化、透明度更高、且更注重投資人保護的道路。

做市商作為市場流動性的關鍵提供者,其角色至關重要。然而,當前加密市場做市商的監管方面仍有巨大缺口,這讓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進行市場操縱虛假交易。我們相信,未來監管機構將會更積極地介入,傳統金融業的經驗也將為加密市場提供借鑒,促使它建立一套更健全、更公平的運行機制。

無論你是對加密貨幣充滿好奇的高中生,還是希望了解最新財經趨勢的社會人士,理解這些變化都至關重要。只有當市場變得更加透明、更具公信力,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金融創新才能真正發揮其潛力,吸引更多主流資金的投入。這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會的時代,而我們都將是這場變革的見證者。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資訊性及教育性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加密貨幣涉及高風險,價格波動劇烈,可能導致本金損失。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前,請務必進行充分的研究並諮詢專業財務顧問。

常見問題(FAQ)

Q:什麼是加密貨幣市場操縱?

A:加密貨幣市場操縱是指透過不法手段,例如自買自賣(洗盤交易)、發布虛假信息或利用市場優勢地位,人為地影響加密貨幣價格或交易量,以誤導其他投資者並從中獲利。這種行為會嚴重扭曲市場的真實供需關係,損害市場公平性。

Q:代幣化證券與傳統證券有何不同?

A:代幣化證券是將股票、債券等傳統金融資產透過區塊鏈技術轉換成數位代幣。與傳統證券相比,它可能實現24小時交易、更快的結算速度、資產碎片化(降低投資門檻)以及更高的透明度。然而,其監管複雜性與投資者保護問題仍在討論中。

Q:做市商在加密貨幣市場中扮演什麼角色?

A:做市商(Market Maker)在加密貨幣市場中扮演提供流動性的關鍵角色。他們透過同時提供買入和賣出報價,確保市場交易能夠高效執行,降低價格波動和交易成本。做市商主要透過買賣價差獲利,但同時也面臨單向成交和庫存風險。合法的做市商提供的是服務,而非承諾代幣價格上漲。

Împărtășește-ți dragostea
Mike Wang
Mike Wang
Articole: 451

Lasă un răspuns

Stay informed and not overwhelmed, subscribe now!